作者:渝昌金融武新华 2022-06-18 20:51:34
美⾷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可以独⽴存在,只有美⾷展销,也可同其他活动相结合。⼤家吃过哪些美⾷呢?
作者:渝昌金融武新华 2022-06-18 20:52:13
难忘临淇水煎包
朋友到访闲扯淡,几壶茶水再约饭。
杯盏交错吹牛皮,借口喝高全忘了。
中学时陪同学到老家临淇镇玩儿,中午说用临淇水煎包招待我们几个贵客,同学笑称:“临淇水煎包,不吃后悔,吃了也后悔!”当时颇为不解,同学解释道:“不吃后悔是因为金灿灿的水煎包很容易勾起了人肚子里的馋虫,吃了也后悔是因为里面包的全是粉条和蔬菜末儿,价格还喉贵。”话语中透着一种无奈,也道出了那缺衣少食年代百姓的困苦。

待到同学家长买回来好大一包放桌上,我们几个顿时被馋的口水直流,想来这临淇水煎包兼得水煮、汽蒸、油煎之妙,色泽金黄,一面焦脆,三面皮却特别软嫩,香而不腻,底儿却煎的薄而脆,一个包子两种口感,真是妙不可言(还真如同学所言,皮薄省面,水煎省油,馅多好吃,里面全是粉条和蔬菜末)。同学看我们欢快地吃着,嬉皮笑脸地嘴里念念有词:“等将来咱们有钱了,我天天请你们吃最好的临淇水煎包,让你们吃个够!”说完竟哽咽了起来,此后多年,我对临淇水煎包再没有了品尝的兴致。
在省城求学时,忽然看到校餐厅一家招牌上赫然写着“水煎包”,顿时刺激了我的馋虫,兴冲冲一看却立马泄气。那只不过是把蒸熟的包子在锅里用油重煎至了微黄,这也配叫“水煎包”?我于是耐着性子给大厨讲了一下什么是正宗临淇水煎包,可惜我本就是纸上谈兵,讲得糊涂,他听得怎会明白?
工作后走南闯北吃过很多铺子做的水煎包,可惜,街头巷尾的包子铺总是那么平淡,经营水煎包的人,在这个逐利的时代,谁还有耐心去钻研煎包子的技巧?都不过是一餐平凡罢了,虽然无论在哪里,锅盖掀开的一刹那,水煎包的色彩和香味都很可观。
直到前几年到永城出差,当地朋友拉着去吃“牛肉水煎包”和喝“饣它(sha)汤”,在街角巷尾寂静冷僻处拐弯进去一个大院子,里面热气腾腾熙熙攘攘乌泱泱满坑满谷的都是食客。朋友指着盖着盖子正在“咕嘟嘟”往外冒着热气的大煎锅吆喝一声:“要10块钱水煎包再给焊上10个鸡蛋。”老板应允后手脚麻利地将10个鸡蛋充分搅匀,一股脑儿浇到了紧密相连的那几十个水煎包上。一会儿功夫,香喷喷被金黄色鸡蛋包裹着的水煎包就出锅了,那特点鲜明的美味记忆于脑海中成了久久不褪的清晰场景。
前些年回林州,朋友推荐说黄华景区门口的临淇水煎包很不错,建议前去品尝。当我开玩笑说:“临淇水煎包,不吃后悔,吃了也后悔!”并把故事讲给朋友时,朋友笑着说现在还是这样,只不过现在条件好了,那个“吃了也后悔”却早已演变为了一不小心吃得太多了,撑得肚子疼而后悔。

因着心有记忆,特意观察了一下店家的做法:馅的配比恰到好处,韭菜鲜美的汤汁被粉条充分吸收,再配上炒鸡蛋和临淇豆腐,一荤一素两种蛋白质完美结合;独特的手法包住了更多馅料,似乎有多少都能包进去,先将平底油锅烧热后放油,把水煎包依次码入锅底,不盖盖子先煎半分钟煎至半熟,再放粉浆水至三分之一处开煮,待水蒸发完再焖一会儿,锅里不再发出滋滋滋的声音就说明煎好了,关火焖半分钟就可以出锅了!这火候和时间把握的及其精准,韭菜翠绿还略带辛辣的味道,粉条柔嫩却不软塌。
师傅说诀窍在煎煮时一定要盖上一个鼓起来的锅盖,这样有了水蒸气蒸的空间,水煎包才能底脆皮,其他面水嫩嫩!出锅时再滴上几点植物油,油便会很快钻到包子底下,油膜又可以没过包子全身,这样包子不粘锅,又油光发亮。
店家把皮包得很薄,油晃晃的大包子一出锅,像变魔术似的冒着热气、透着香气,透着皮都能看到里边的馅料,馋得人不想离开。待到一大盘热气腾腾的临淇水煎包上桌,褶子被煎成金黄色,看上去像一朵盛开的菊花,看着那漂亮的花纹,一桌人忍不住都动手了。金黄色水煎包,轻咬一口,即有鲜嫩的韭菜和新鲜的鸡蛋味儿香气沁人心脾,随后是微甜的感觉,如果吃到脆皮还会发出脆脆的声音,混合着粉条吸收了韭菜的汤汁,味道非常鲜美。
在这里吃完临淇水煎包,再喝上一碗炒米汤,既能品尝到奇特的山醇野香,又能起到除湿、暖胃、止渴、养津的功效,真是一举两得,同时也找回了童年的美食记忆,真不赖!可喜的是,时至今日,能做出地道的临淇水煎包的手艺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就是在临淇镇上,也很少能见到了,但临淇水煎包的美味却不时地敲打着我的内心,那是乡愁……
今天看到台湾知名作家舒国治先生对台北小吃情有独钟,因其长居台北,且家中从不开火,长年以小吃解决一日三餐,久而久之便成了台北小吃的“活辞典”。我想,临淇水煎包肯定比舒国治记录的台北古亭市场所售卖的高丽菜(包心菜)猪肉馅水煎包,要好吃的多吧?
作者:渝昌金融武新华 2022-06-19 15:10:43
万泉湖的婆媳脆饼传说
相传清道光年间,淇河旁的一个村庄里有位赵婆婆,身体欠佳,多日不思进食,儿媳很是担忧,遂欲动手做薄饼孝敬。儿媳做饼时一时疏忽,误了时间,竟把薄饼烤成了脆饼。赵婆婆一尝,香酥脆爽,口感甚佳,食欲大增。从此,婆媳俩就将这种制饼方法推广开来,逐渐成为当地媳妇孝敬婆婆的一种特色食品,被称为“婆媳脆饼”。婆媳脆饼已有百余年历史,风味独特,广受欢迎,至今畅销不衰。
似乎北方各地都有关于各式各样饼的传说,但笔者查史料发现,卖饼的兴盛应该是在北宋时代,最出名的可怕就是武大郎卖炊饼的故事了。其实,《清明上河图》中也有关于卖饼的描述,京城中各卖熟食的小贩门,自五更起便已在大街小巷叫卖,远近相闻了。由于同行者众,揾食艰难,所以小贩们还需要绞尽脑汁、标新立异来抢夺食客。
翻开一本在现在开封书店街地摊购买的破旧不堪的《宋代城市风情》小册子,顺着半生不熟的繁体字仔细辨认,竟然得到一个这样的故事:
北宋盛世,汴京繁华,其时光卖饼的已有多种式样。但几乎都集中在煎饼或火烧而食者(就是现在的烧饼);更有新发明的水煮而食者,用羊骨汤或牛骨汤煨之,呼为汤饼,倒有点现在泡沫的雏形了;还有笼蒸而食者,呼为笼饼或炊饼;其他更有油饼店卖的蒸饼、糖饼、炒饼。还有胡人常食的,简称胡饼(想来应该就是今天街头巷角常见的新疆馕饼了),只是其中有分菊花、宽焦、侧厚、油锅、髓饼、新样、满麻等多种。……上述诸种,很多现在都已不知所云了,只是由此可见当时的品种繁多罢了。
据传当时有一卖烧饼小贩,为吸引顾客好奇,便发明了一种诡异的叫卖腔调,边挑担子沿街走动边拖长了声音长叹:“吃亏的便是我哦!”一路走来,引得开封府的衙役们好生懊恼,毕竟这里是堂堂的大国都,天子脚下啊,怎么可以这样呢?于是一路尾随跟踪,听其言观其行,最终捕之入狱,三堂会审,方知他不过是为了早点卖出挑笼里的烧饼才故意使用了诡异而哗众取宠的叫卖声,最后打了100杀威棍以观后效。放出来之后,惨痛的教训估计这辈子是再也莫敢不安分了。
前尘往事尽管已经随着历史成为了云烟,但后人却一直当作茶余饭后的笑话逸闻在代代流传,想来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由此不免联想到我们现下的生活,不管你干什么,——谁人又不是在“卖”呢?我们每天辛辛苦苦地卖东西、卖脑汁、卖血汗、卖肉体、卖时间、卖自尊……,卖这些卖那些,来换取自己的生活。尽管表面看这是一种合情合理的交易,因为在付出的同时,必然有收获,方叫“卖”,否则便是“送”了,但就是卖的过程中,又存在着多少罪恶和血淋淋的交易呢?
古人云:卖什么吆喝什么!想来这是做生意的基本原则,也说明了只要是堂正的、光明的招徕,自然是有主顾的;货品不好,穷尽奇技淫巧、旁敲侧击、标新立异、酬宾赠送、纠党徇私……等诡异的吟叫,最终也是帮不上什么忙的。
如果我是卖饼人,我便用心造好那个饼(或许这就是现在流行的工匠精神吧!),而非致力于本末倒置。当然了,或许这才是最原始、最有效、最直接、最长远的谋生方法。
作者:渝昌金融武新华 2022-06-19 21:35:59
不觉间,脑海里竟然萦绕起了小时候老家的味道:绿水青山环抱的小山村里,溪滩石上的地皮菜、田野里的面条菜、山路边的马齿觅、朽木桩上的雷公菌、自留地里的花生芽……这些春天里的珍品,都是昔年家乡常见的东西,甚至采回来喂过猪。
作者:渝昌金融武新华 2022-06-19 21:36:11
父亲在时,每回老家跟父亲说搞点儿“野味儿”吃,他都调笑说现在找这些回来吃与生活不合,现在大鱼大肉白米饭都不愁吃了,还吃这些喂猪吃的干什么?父辈们显然是不想我们过他们曾经过的苦日子,他们不想回忆那段跟猪争食的苦日子。可我时不时总认为日子要过得有滋味儿,这些还是得吃的。
父亲离世之后,某次回老家,我问娘要地皮菜吃,娘有点不可名状地白我一眼:“你确定要吃?”大姑娘赶紧帮腔了一句:“奶奶,我和爸爸都最喜欢吃地皮菜炒山鸡蛋了!”娘不解地追问一句:“你确定?”我坚定地回:“确定!”娘边挽上篮子起身边说:“那好,我带你去,我知道南河滩里有个地方的地皮菜又大朵又干净。”
作者:渝昌金融武新华 2022-06-19 21:38:02
作者:渝昌金融武新华 2022-06-19 21:38:57
万泉湖老锅鱼和临淇豆腐
万泉湖景区位于林州市南部,在林州市南部淇河、淅河交汇处,是一处以水体景观为主体的旅游区,有淇淅河国家湿地公园,由石门涌泉在此汇流成湖,大小泉眼数不胜数,汇流成长5000余米,宽100余米,深20余米的湖面,故名万泉湖。
俗话说:“千炖豆腐万炖鱼”,万泉湖的鱼再加上当地山泉水制作的临淇豆腐,实在是绝配。食欲食欲,其实也是一种欲望!因为口里无食,所以有一点不寻常异就会视为珍品……
万泉湖老锅鱼正确的做法:把洗净的鲫鱼备用,用大铁锅(烧柴火的那种)放油,烧热,放花椒、姜、葱若干,待出味后放水于锅内,过油、熬汤、下锅、文火......大约30分钟左右,一阵阵鱼香已经迷漫了整个屋子,那种令人望眼欲穿的、亲切的、垂涎欲滴的老锅鱼就可以起锅了。
几个好友坐在餐桌前,捧起香喷喷的米饭,看着眼前的丝丝屡屡透人心脾的鱼汤,一筷下去,嫩如幼笋的雪白的鱼肉,入嘴又象琼脂般爽滑,细细品来,各色清香巧夺天工般融会于一起,茴香清清的香、花椒淡淡的麻、葱末丝丝的辣、混合着鱼肉那妙夺天成的鲜,鬼斧神工,几块鱼肉过后,换上汤匙,轻轻的携起一点鱼汤,用舌头缕缕的顺如口中,更是一抹浑厚的鲜香。几口下肚,额头渗出点点汗珠,双腮也略略泛红,此时,如果用小勺舀了鱼汤浇到白米饭上,轻轻搅拌即可看到每粒米都泛起了鱼油的金黄光泽,米饭这时候似乎总是不够吃的,大人们往往会告诫正在狼吞虎咽的小孩子们:“好了,别吃太多,爱吃下次再来!”小孩子们也往往吃到用手拍拍圆鼓鼓的肚皮才会罢口,还不忘最后眷恋的抹一抹嘴唇,再抢上一口鱼汤... ... 那味道那画面实在令人难以忘怀!!!
近段时间在万泉湖忙个业务,结识了一个开饭店的朋友。知吾喜食老锅鱼炖豆腐,便于某日邀请几好友喜聚品尝,并介绍曰:“当下鱼苗初长,斤两不足,脂肉未成。食之其实无味,须待得秋高叶落,北风初起。其时鱼俱长成,脂肥肉厚,三五斤之鱼头垂手可得,诚煲汤圣品味之正宗。”但为了好友品尝汤味鲜美绝伦,特意购了一条肥硕的大青鱼铁老锅慢炖,众人自然是喝着小酒品着鱼,不由赞叹:“万泉湖的鱼果然名不虚传,鲜嫩的肉加上地道的炖煮手法,很美味,很过瘾!”其时,美丽的万泉湖自然风光和美味的菜肴,真正体现了“天下唯有美景与美食不可辜负”。哥喝的兴起,不由得口占一首打油诗,聊慰口腹。
万泉湖畔农家乐,水深草肥鱼儿多。
青鱼肉嫩合清蒸,鲤鱼红烧最上桌。
草鱼十斤头占四,砂锅煲汤垂涎落。
一炉熬成何所似?雪芽姜丝豆腐酌。
揭盖香溢九天外,仙佛跳墙醉婀娜。
鱼肥还须侍初冬,临纸画饼聊充饥。
碌碌仅识口腹事,惹得众人共笑哥。
庸人偏好白日梦,梦中口水淅沥沥。
此时,小酒三杯已经入腹,再品尝几块饱含了老锅鱼汤炖出来的临淇泉水豆腐,那种鲜美实在是渗入到全身的每一节骨髓髓里去了。不觉酒酣天晚,几个人沿着河畔步道吹着习习山风,遥看满天星斗和远处山顶的灯箭交射,实在是:
夜来盼天漏仙音,星斗孤月锁清寒。
宿酒不甘随梦醒,饱看翠林卧石磻。
巍巍太行一小嵎,苍茫云蔼醉心间。
试问仙醪尚有无?村墎钓友好挥竿。
西晋文学家张翰,别人叫他去做官,他舍弃不下家乡的“莼菜羹、鲈鱼脍”,说什么:“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居然就回家了。家乡万泉湖的“铁老锅炖鱼豆腐”自然不能和“莼菜羹、鲈鱼脍”这么高档的货色比,可却是留存在每一个林州游子舌尖上的思念。
即便不能马上促驾还乡,因为都或许担着好些的责任呢(驴在磨上转时是不好卸下来去吃什么好饲料的)。可是对这味道的想念总是免不了,越想越念,越念越想,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天可怜见!抑或是昔日清贫的童年有了太多对于美食的渴望,现在的煤气灶烧不出老柴灶上那硬火铁锅饭菜的滋味,童年那饥饿的味蕾从不拒绝平常的铁老锅炖鱼豆腐汤!!!
作者:渝昌金融武新华 2022-06-19 21:45:09
作者:渝昌金融武新华 2022-06-20 10:47:39
麻辣鲜香的胡辣汤
在高中时候陪同学到郑州游玩,早点喝了一碗胡辣汤,记得当时直呛的眼泪鼻涕乱冒,也没吃出什么好来,但回林州老家之后嘴里却经常怀念起那个味道,实在奇怪!
后来到郑州读书、生活之后,慢慢的便习惯了早餐胡辣汤、油条的生活,其实最最奇怪的便是,明明平时也不怎么喝的胡辣汤,每次出差到异地,第二天一早都会特别怀念,一回到郑州,恨不得立马喝上一碗热腾腾的胡辣汤。
其实在大多数郑州人的心里,大概没什么早餐能取代胡辣汤的地位。一碗热腾腾的胡辣汤就着刚炸出表面滋着油花的热油条,咬两口感受下脆劲再往胡辣汤里一泡,胡椒香气一下子从鼻孔冲到头顶,也仿佛瞬间唤醒沉睡了一晚的味蕾,不仅是一顿饱腹解馋的早餐,更是透着中原人直爽的一句由衷赞叹“得劲儿!”
每天蒙蒙亮时,郑州街头数不胜数的胡辣汤早餐店就热闹起来了,师傅大勺一挥淋上些香油,浓浓的胡椒香气直往鼻子里钻,慵懒的神经也一下子醒了过来。大块牛排浸润在汤汁里令人眼前一亮,那豪放劲儿第一时间就赢得了吃货的好感!大块牛排几乎能盖满半个碗面,软烂入味卤香味很足,在汤汁里一泡更是添了许多胡椒香。咬一口就能看到里面的肉丝,口感很扎实。不过吃货别被大嘴误导了,多出的一块牛排还是他凭借颜值刷回来的,呵呵!
闲聊起来的时候,几乎每个胡辣汤店大师傅都会讲很多关于胡辣汤的故事。其实,胡辣汤又名糊辣汤,尤以周口市西华县逍遥镇胡辣汤最为出名,主要制作材料有胡辣汤料、胡椒、辣椒、熟羊(牛)肉、羊骨高汤、面筋、面粉、粉条等。由多种天然中草药按比例配制的汤料,再加入胡椒和辣椒又用骨头汤做底料的胡辣汤,其特点是汤味浓郁、汤色靓丽、汤汁粘稠,香辣可口,十分适合配合其它早点进餐。据说熬制一锅牛排胡辣汤,最费时的工序就是卤牛肉。本地牛腿肉口感鲜嫩,用自家配的大料卤上几个小时,晾干后切片吃起来扎实过瘾。
胡辣汤常作为早餐,其特点是麻辣鲜香,营养开胃,适合搭配油条、包子、葱油饼、锅盔,千层饼等面点。可与豆腐脑约1:1混合,称为“两掺”,降低了麻辣程度,不过卖相不太好看,但也很受欢迎。
结合现代工艺制作的胡辣汤料包虽然冲汤方便,但总感觉缺少了些味道。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胡辣汤店老板透漏了秘诀:原来需要用高汤做底调和。回家再试,果然出现了那种透人心脾的独有香气。因此,一锅胡辣汤不管肉再抢戏,汤熬才是关键。卤肉留下的肉汤里加入新鲜牛油来提香,自家配的大料必不可少,这锅胡辣汤能否成就全看它了。在锅烧滚开时,再将手工做的面筋、提前泡好的木耳和黄花菜,还有切片的牛肉统统放入锅中,让它们和汤汁充分融合。再加入一大盆淀粉,让这锅汤变得黏稠起来,香味也提升了一个层次。此时,大锅内汤汁翻滚,餐桌前吃货们口水涌动,入口先是胡椒的香气,慢慢胃里就开始涌动着一股暖意。牛油将味道吊的很足,黄花菜木耳已经被煮的软烂,面筋吸饱了汤汁软绵绵的很可口。不由得嘴里哼出了一首“胡辣汤”小调来:
清早背巷 谁把心思 熬成炊烟(香飘远)
盛一碗鲜汤 挂念漫过指尖(谁的心酸)
文火慢熬 高汤一勺 好比神仙(留念)
无需吆喝 人生滋味交汇 品不断(就这一碗)
条凳小桌 油条包子 把早晨温柔寒暄(美丽语言)
多么幸福的画面 故事遥远(看不见)
市井百姓 把爱字写在心间(永远)
苦辣酸甜 保持爱的温度 不改变
时过境迁 如今谁了解 这份爱念
爱就在你我身边 用心去发现(用心体验)
喝胡辣汤自然是离不开包子的,点上一两个包子或水煎包(肉包子掰开就看到了牛肉和粉条,馅料吃起来蓬松细腻料味也不重;素包子通常是在韭菜鸡蛋粉条的基础上还加入了豆腐丁),早饭才算真正意义上的踏实圆满。包子表皮微微发黄,挤挤挨挨地躺在箩筐里,反而有一种可爱的土气。
好吃不贵 实惠简单 花色品种(样样全)
清爽嫩鲜香 随到随吃特方便(兴致挺盎然)
嘴里砸吧砸吧响 滋味快点沉淀(来了解)
抒胸中笔墨 抖落万千诗篇(谁的书卷)
请多放些时间 很简单把两颗心相连
没有哪段爱情 不经过 重重考验
没有哪种沧桑 不历经 风雪雷电
一点小小改变 就不会 害怕冬天
老板站在马路边 冲着行人 直高喊
要吃饭的来这边 嘿 这日子过的
可真是 美滋滋 喜融融 乐无边
牛肉干生姜豆腐皮海带丝什么血块什么什么的,一股子胡辣味儿!不对,应该是一股子胡椒味儿!一碗剩了半碗,贼辣贼辣的,直咂咂舌头,脑门子直冒汗,赶紧去拿了康师傅矿水,噗噗噗,噗噗噗漱了口!唉!无福享瘦哟!
很多胡辣汤店在郑州都干了二十多年了,他们见证了郑州由一个普通三线的省会城市嬗变为一个国际大都会,也一家家因为胡辣汤在郑州扎下了根,也习惯了凌晨两三点就起床熬汤的生活,甚至甘之如饴。用店老板朴实的话说,就是把住这个味道不变,才是他每天都要做的也想一直做下去的事。
导致如今胡辣汤变成了“胡屌辣”的根源:门面房租太高了,该省的材料都省了。哪家还手洗面筋?哪家还有花生仁?甚至黄花菜也不常见了?更有甚者胡椒粉都省了,就用辣椒面。现在可以这么说,别看郑州有几千家卖胡辣汤的,可如今满大街的汤馆已只剩下了生意,完全称不上美食了!现在每次都是一碗胡辣汤一碗豆花,胡辣汤变成辣椒糊,不掺着真喝不下去,忒踏马辣了!还不如周口路边摊上胡辣汤老大爷的好喝,以前去周口考试早上晨跑去喝,这辈子都难忘!记得九十年代初到郑州在北下街喝过拉车铜锅木勺胡辣汤,那才是好喝的胡辣汤,2003年后郑州多了北舞渡、西华等胡辣汤,慢慢喝习惯了也中。
这就是传说中的胡辣汤,我的舌头沾了沾,就被惊吓得退出了战场,那种浓烈那种刺激真的不太好描述,看着身边的河南人高声大气的的喝“呼辣躺”,真心羡慕,不知何时我能成他们一样……传统胡辣汤已经没有多少消费群体了,因为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对味觉刺激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所以这种重口味的胡辣汤就应运而生,口味越重越能抓住消费者,胡辣汤除了添加刺激的调味品没有其他办法了。
郑州的胡辣汤遍地开花,有带牛排的胡辣汤、鸡肉胡辣汤、野山菌的胡辣汤、史珍香胡辣汤(风味独特,别无分店)、信球辣胡辣汤(粉丝就好这一口)、马亿发胡辣汤(里面放芝麻酱,看着颜色不如香油诱人,小范围口碑不错)……反正放啥的都有。如今的九零、零零后们,逐渐相信了胡辣汤若不胡屌乱辣,简直都不能算是胡辣汤了。
而那锅颜色黄歪歪如没满月小孩子的粑粑、稠度杠杠似早先农村大娘摸鞋栲子打的浆糊子、辣味信球像缺爹少娘的半吊子,直得还一点儿弯都不带拐的郑州改良版胡屌辣汤,早已完全沦陷为了生意,把胡辣汤魂丢的越来越远了。
作者:渝昌金融武新华 2022-06-21 08:14:03
作者:渝昌金融武新华 2022-06-21 08:14:13
作者:渝昌金融武新华 2022-06-22 23:22:43
醉美林州的鸡肉小米稠饭
到红旗渠故乡接受红色教育和游览美丽的太行大峡谷,怎能不品尝林州地方美食:小米鸡肉稠饭?很多人可能会感觉很稀奇,不知小米鸡肉稠饭为何物?其实,论起林州的特色小吃,个人感觉小米稠饭应该排在第一位。这主要是因为林州是个干旱缺水的地方(当年修红旗渠的故事这里就不赘述了),适合这个气候特点的作物首先要耐旱,小米的母亲(谷子)就是这样一种作物。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如果再遇上灾荒年,林州民谚中有句话叫“三米顾一荒”,说明小米不仅养人,还能救命。好多林州上年纪的父辈老人当年就是被半碗小米救活性命的,故而他们对小米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带动了现今一辈也一起喜欢,这不仅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使人不得不爱小米。爱小米,就要会做小米,把生米给煮成熟饭,呵呵,你想多了吗?林州人喜欢吃小米稠饭,省时、美味、有营养。
上次和省里的一帮子老干部来林州搞捐献活动,错过了饭点儿,只好到红旗渠大道尽头黄华山脚下红旗渠岸边的桃花岛农家乐,席间特意点了林州特色的小米稠饭,端上来后大家开始只是象征性尝尝的,没想到在酒足饭饱之后还能够把满满一大盆吃了个底朝天,啧啧!
吃惯了城市精细美食的老干部们纷纷竖起大拇指夸赞:“看着是平平淡淡的一碗饭,吃着心里却舒坦、实在!”问了店老板说桃花岛的鸡肉小米稠饭是林州传统做法上的更新,只是山脚下树林茂密不让烧柴火,改用电饭煲了,其他的都差不多,红萝卜、白萝卜、碎鸡肉块、红薯粉条、白菜叶,这样的稠饭叫“麦秸泥”,小时候爷爷常挂在嘴边的,今天品尝,果然地道,想了解林州,建议从小米稠饭始。
据上了年纪的老人讲,如果用这里最老的做饭方式,用自己捏的“土锅底”来烧火做,她说这样做出来的鸡肉小米稠饭将会更香软。
鸡肉小米稠饭的大体做法:洗净要放的蔬菜、小米、花生米,萝卜擦成细条,把葱和蒜苗还有芫荽用盐和味精腌上。把水先烧上(水和小米的比例:4比1左右),水烧开后,先下小米和花生米(小米最好不淘洗,这样小米更黏糊哦,营养保留更多,其实吃点灰尘无害)。
同时,将碎鸡肉块炒六成熟后放依次放入土豆、豆角、香菇(加盐时注意考虑米的量,可根据口味稍微多放点盐),继续进行翻炒。在锅里水刚刚和小米混合不见的时候,把翻炒好的肉和菜连菜带汤(调料不想要可以挑出来)倒小米锅里掺和搅拌,再继续焖几分钟,然后再将调好的小葱、韭菜、香菜、超级少许盐、香油倒入焖锅中,再掺和搅拌均匀,继续再焖2分钟,就可以出锅品尝了,一切都是妥妥的!
因为蒸米和准备菜是同时进行的,全部用时大概半小时左右。现代饮食倡导少盐少油,少吃多品种,一天应该吃二十五种左右的食物。大概数了一下,加上炒肉时用的料洒、酱油、香醋等,小米稠饭用料近二十种。荤素、粗细、多品种,老人、孩子都照顾到了,自觉给小米稠饭加5分。其实这道主食小米中的类胡萝卜素可转化成维生素A与黄豆中的异黄酮作用,起到保护眼睛、滋润皮肤的功用。锅里的水要烧开再下入小米,这样小米不粘锅底。火候的把握是关键:要先大火烧开,转弱小火焖煮。如果火太大,焖煮过程极易糊锅。
由于食物搭配合理,制作有方,容易消化,营养价值很高。小米也适合与土豆丝、南瓜丝等一起做,没有什么禁忌,简直是万能百搭!!!
金黄的小米的沙沙口感软糯可口,萝卜丝也软烂,香醋淡淡的酸,葱、香菜和大蒜提味,况且还有老母鸡肉的香味,如果喜欢还可以浇上一些油泼辣子,口感就特别丰富了。呵呵,这道美食尤其适合在阴雨天吃,很温暖的,难免总是给人有治愈的感觉!!!
作者:渝昌金融武新华 2022-06-22 23:25:04
作者:渝昌金融武新华 2022-06-23 15:47:48
名扬天下道口烧鸡
到滑县做一个小业务,中午东家招待了滑县的特色美食:道口烧鸡、石榴酒(红酒)和“小鸡蹦”酒(白酒),席间谈到滑县的历史,古有瓦岗寨(据考证应该是大伾山)36英雄聚义创建大唐盛世,今有赵紫阳出生滑县地……但在美食美酒美故事品尝完毕之后,令人念念不忘的还是那“色香味”俱全的道口烧鸡。
相传清嘉庆年间,一次嘉庆皇帝巡路过道口,忽闻奇香而振奋,问左右人道:“何物发出此香?”左右答道:“烧鸡”。随从将烧鸡献上,嘉庆尝后大喜说道:“色、香、味、烂四绝”。从此,道口烧鸡成了清廷的贡品。张炳的世代子孙,继承和发展了祖先的精湛技艺,使“义兴店”烧鸡一直保持着他的独特风味。从七十年代以来,各国驻华使节和国外来宾吃了“道口烧鸡”,无不交口称赞。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赞比亚总统卡翁达、丹麦首相等贵宾,品尝道口烧鸡后都赞叹不已。道口烧鸡与符离集烧鸡、北京烤鸭、金华火腿齐名,在全国食品中独占鳌头,并且誉满神州,名扬海外。
道口烧鸡讲究用多种名贵中药,辅之陈年老汤,其成品烧鸡色泽鲜艳,形如元宝,口衔瑞蚨,用极具食疗和保健功能。不过,现在已逐步形成“义兴张”、“画宝刚”、“御味翔”、“胡云章”……等几个品牌,甚至达到在道口几乎家家会做烧鸡,户户皆有秘制的程度,可谓是制作技艺历代相传,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其实,每次吃鸡(不论哪种方法制作的),总感觉最难吃的就是胸口下面那两块大白肉,虽然肉多无骨但味道隔着鸡皮很难渗进去使得嚼来无味。而道口烧鸡则不同,尤其是新鲜出锅的烧鸡形如元宝,色泽金黄,则可以达到香味浓郁、酥香软烂、咸淡适口、熟烂离骨、肥而不腻,这些特点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就比较困难了。而煮鸡这一道程序,则需要花上3至5个小时,再加上火候的调整,制作技术要求很高。
据传烧鸡的秘方在于“要想烧鸡香,八料加老汤。”八料就是陈皮、肉桂、豆蔻、良姜、丁香、砂仁、草果和白芷八种佐料;老汤就是煮鸡的陈汤。每煮一锅鸡,必须加上头锅的老汤,如此沿袭,越老越好。后来,又不断在秘制的基础上,在选鸡、宰杀、撑型、烹煮、用汤、火候等方面,摸索出一套经验,要选两年以内的嫩鸡,以保证鸡肉质量。挑来的鸡,要先留一段时间,让鸡消除紧张状态,恢复正常的生理机能,有利于杀鸡时充分放血,也不影响鸡的颜色。配料、烹煮是最关键的工序,将炸好的鸡放在锅里,对上老汤,配好佐料,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慢煮。烧鸡的造型更是独具匠心,鸡体开剖后,用一段高粱秆把鸡撑开,形成两头尖尖的半圆形,别致美观。
做好的烧鸡不需刀切,用手轻轻一抖,骨和鸡肉自动分离,无论凉热、食之均余香满口。不用说是饥肠辘辘之时,就是酒足饭饱之后,它也会令人馋涎欲滴。
虽然现在看来道口烧鸡已经秘制方法泛滥网络,但要想做好,烹饪调制难度还是很高的,而且首要条件要求鸡的鲜、嫩,以及佐料的配搭。好似“没要求”,实则颇为苛刻。曾经2010年和老家林州朋友到道口考察,席间说起有几千只山地散养了二年的鸡子想要出手,道口老板二话没说,直接按每只80元的价格拍下了几千只,一时传为美谈,同时也表达了做烧鸡对材料的渴求。不过,我还是好奇:“现代人日常的吃请那么多,对肉都有点厌倦了,为什么偏偏是道口烧鸡特别好吃,久吃不厌?抑或是乡愁?”
“是乡愁!”当地一领导端起了酒杯:“因为滑县或河南人口众多,虽然有母亲河(黄河),但‘得中原者得天下’的美誉引来的更多是连年战乱,建国后铁路枢纽的大力发展,使得河南人已经遍布全球,他们无论远在何地,久居客乡自然就会想家,就会点这充满家乡味道的烧鸡,所以大家就都爱上了!”
这领导就是水平高啊!一席话说的鞭辟入里、不鄙不亢、令人动容,是啊,改革开放加上这几年大学扩招,城市化的蓬勃发展,多少昔日农家的青年才俊移居大都市开创新生活,谁人没有“乡愁”呢?只是没想到的是:这乡愁也可以有“嫁接”的!!!
作者:渝昌金融武新华 2022-06-23 15:49:48
作者:渝昌金融武新华 2022-06-23 15:4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