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ty_在雨季 2022-06-21 17:55:36
探访巴尔干三巨头墓
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东南部。它西临亚得里亚海,东濒黑海,南接爱琴海与伊奥尼亚海,是一片民族众多,位置重要,历史悠久,美丽富饶的大地。二战后,由于那里的绝大多数国家,都属于社会主义阵营。所以与制度相同的我们,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017年和18年,我先后两次前往巴尔干,并走遍了那里的所有国家。在长达三个月时间里,我除了沉醉于它的历史文化与河海山川外,还专程探访了三位被中国民众熟知,与中国恩怨多年的铁腕统治者铁托、霍查、齐奥塞斯库墓。这让我从某个侧面,再次感受了他们的人生。
作者:ty_在雨季 2022-06-21 18:06:24

( 巴尔干国家一、 波黑。)

( 巴尔干国家二、 北马其顿。)

( 巴尔干国家三、 黑山。)

( 巴尔干国家四、 斯洛文尼亚。)

( 巴尔干国家五、 克罗地亚。)

( 巴尔干国家六、 塞尔维亚。)
作者:ty_在雨季 2022-06-21 21:23:23

( 巴尔干国家七、 科索沃。)

( 巴尔干国家八、 保加利亚。)

( 巴尔干国家九、 罗马尼亚。)

( 巴尔干国家十、 阿尔巴尼亚。)

( 巴尔干国家十一、 土耳其。)

( 巴尔干国家十二、 希腊。)
作者:ty_在雨季 2022-06-21 21:27:19
铁托墓 铁托,前南斯拉夫共和国终身总统,前南共联盟任期无限的 。在前南斯拉夫存在的四十多年里,有三十五年是在他统治之下。1980年,随着他的病逝,南斯拉夫开始衰落,并于九十年代初逐步解体。
有人说,没有铁托,就没有南斯拉夫。这虽不符合唯物史观,但似乎又是不争的事实。
铁托是位真正的传奇人物。不说他主导发起的不结盟运动,成了美苏之外又一支举足轻重的国际力量,不说中苏两个大党,都曾斥其为帝国主义走狗,又争相向他伸出橄榄枝。不说他逝世时,竟有128个国家,209个代表团参加葬礼。只说东欧剧变后,他作为一个曾经的独裁者,一个曾对塞尔维亚人多次打压的克罗地亚人。在他创立的制度早被推翻,在他缔造的党和国家早被抛弃的情况下,他却还安稳地躺在塞尔维亚花房。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铁托去世时,他的威望正在峰巅。但是,南斯拉夫并没有为其大兴土木,兴建陵园。而是根据他的遗愿,将其安葬在一座他生前喜欢的“花房”里。花房位于贝尔格莱德中央车站南面,现为南斯拉夫历史博物馆的一部分。
2018年7月10日,我在参观完北约空袭遗址后,发现那里离历史博物馆不远,于是步行去了那里。
所谓的“花房”,是在一个名叫“德迪涅”的小山上。那里环境优美,绿草如茵。草地上,有着各样的人物雕塑。其中一尊身披大衣的铁托雕像,伫立在花园一侧。
花房门口是个园形喷泉。走进大门,铁托墓就赫然展现在大厅里。陵墓由白色大理石砌成。墓面上,镶着三行写着铁托名字和生卒年份的镏金大字。陵墓前后有栏杆隔挡。两边的花木四季长青。在离铁托墓不远,有座稍低一些的墓,那里埋葬的是铁托最后一任夫人。
花房旁边的房间里,有着铁托生平介绍。同时,世界各国政要和南斯拉夫社会各届送给铁托的珍贵礼物,也都展示在那里。
参观花房的,主要是前南斯拉夫国家民众。其中大多为中老年人。我问一对帮我拍照的克罗地亚夫妇,他们来这里的动机。老太太笑着说,少年时,铁托就像神一般存在。现在神没了,想来感受下传说中的光辉。
竟然和我的想法一样。
走出花房,我一直在想:铁托,也许是个聪明的独裁者。他在毫不含糊实行个人专断的同时,又对人民持有一定的敬畏。所以,当他沦为亡国之君时,历史,也给他留了一杯黄土,没有永恒,也没有忘却。
作者:ty_在雨季 2022-06-22 09:24:02

多瑙河与萨瓦河交汇处的古城贝尔格莱德。)

( 贝尔格莱德的“卡莱梅格丹”城堡。)

( 贝尔格莱德街头。)

( 北约空袭遗迹。)

( 中国驻前南大使馆遗址。)

( 铁托墓所在地南斯拉夫历史博物馆。) ( 铁托墓地附近环境优美。)
( 铁托墓。) ( 铁托与他最后一任夫人墓。) ( 各国及南斯拉夫各届送给铁托的礼品。) ( 贝尔格莱德。) ( 贝尔格莱德。) ( 塞尔维亚国会大厦。) ( 贝尔格莱德一战胜利纪念碑。)
作者:ty_在雨季 2022-06-22 09:27:42

( 铁托墓地附近环境优美。)

( 铁托墓。)

( 铁托与他最后一任夫人墓。)

( 各国及南斯拉夫各届送给铁托的礼品。)

( 贝尔格莱德。)

( 贝尔格莱德。)

( 塞尔维亚国会大厦。)

( 贝尔格莱德一战胜利纪念碑。)
作者:ty_在雨季 2022-06-22 21:13:45
巴尔干12个国家,个个都如诗如画。真的。
作者:ty_在雨季 2022-06-23 10:23:08
霍查墓
霍查这个名字,中国人不会陌生。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在国际上少有朋友。举目望去,不是美帝,就是苏修,剩下就是各国反动派。好在有个被称为欧洲社会主义明灯的阿尔巴尼亚,就成了我们好友。
霍查从阿尔巴尼亚建国起,就担任那里领袖,在长达四十年的统治中,他仅大规模政治清洗就进行了十四次。每次采用的手段,都是直接将政敌从肉体上消灭。在国际上,他采取机会主义态度,先后将南斯拉夫、苏联、中国称为亲密战友。失去价值后,又将其归为凶恶敌人。
1985年,霍查病逝。阿尔巴尼亚党和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其灵柩安放在地拉那“祖国烈士陵园”里。1992年,随着阿尔巴尼亚社会制度的巨变,霍查的遗体,也被移到了一座平民公墓里。
2017年深秋的一个早上,我乘坐地那拉4路公交,来到那个名叫Sharrës的公墓。这确实是个普通公墓。一道半人高的围墙,分隔开墓园与小街。墓园外,是些卖祭奠用品的商店。里面,低矮的坟墓,密密麻麻地挤满墓园。
霍查墓没有明显标志,这为我寻找增加了困难。我按照网上图片,沿着墓园左边通道向前寻找。走了很久也没看见。正当我拿出手机,准备再次研究时,前面传来了口哨声。
东欧青年爱吹口哨。并常用这种方式与人交流。我抬起头,果然看到一位青年,正用口哨向我招呼。看我注意到了他,他摆着头,将口哨停在他旁边的一座坟墓。
我们也算心有灵犀了。我向青年点点头,走向了那座坟墓。
果然是霍查墓。
这是一座极其普通的坟墓。墓的前方有个不大的铁质山鹰雕塑。霍查名字及生卒年代,写在下面一块红色碑石上。坟墓外观与旁边平民坟墓没有区别,周围很拥挤,没有丁点用以祭奠或绿化的空地。
我站在坟墓前,追古思今,心潮起伏。想当年,这位阿尔巴尼亚的独裁者。是何等的八面威风。他一皱眉,就连替他消灭过无数政敌的二号人物谢胡,也会一夜间粉身碎骨。可也只是春秋几度,这位叱诧风云的人物,同样像位卸了妆的演员,默默地蹲在角落,任由人们评头论足。
也许,他忘了,在上帝导演的那出戏里,每个人都只是一个角色。安分地出演才是正道。过分夸张,乱改剧情,不仅会被观众唾弃,上帝也是要惩罚的。